Saturday, August 15, 2015

南洋依旧

IMG_5874
南洋美食馆历经几次搬迁,我始终钟情于最初旧店的古色古香。
根据报导,它的成立早在13年前,一个我还未能参透乔治市是什么的年代,
初次认识南洋美食馆,是我高中16 、17岁的事情,
那一日课外活动结束,老师请客,说营业者是学兄的家长。
它的原貌是一座槟城古迹区的老屋, 不太显眼,门前种满花草,
与隔邻的老屋无异,恬静地伫立着,仿佛一位老者在静观城里这些年的变化,
即便匾额高挂,上面的“南洋”二字也没有清楚交待自己便是一家餐馆。
依稀记得那斑驳的墙上,悬着字迹娟秀的“今日菜肴”,
一眼望去,,大多是福建籍贯菜,另有几味熟悉的家常便菜。

相逢恨晚,在老屋用餐没几次,它便带着匾额搬进了车水路拐左的一个隐蔽小巷。
没有了斑驳的墙,也开始印制了一本本崭新的餐单,只保留了圆桌藤椅。
最近一次搬迁,它回到了古迹区的叶氏祠堂隔壁,正正是旧店的旁侧,
每每前来用餐,看见对街的旧址,免不了想起那几次的老屋情怀。
然而,它总算回归古迹区,给乔治市重新注入一股闽南菜飘香。

当年自己仍在积极写部落格的时候,结识了一些博客同好,
有一次我们谈起了南洋美食馆,她说食物口味甚佳,唯独味道缺乏一致性。
听到这里,我也点头称是,家庭式的煮法,免不了偶尔失水准,
同样一道菜,每次煮出来的味道都稍有偏差,
其实这样更像是母亲的家常菜,也因为如此增添了一份亲切感。
后来停写部落格的日子里,间中得知掌厨原来是父母昔日的小学同窗,倍感亲切,
她以母亲的厨艺为前来圆桌吃饭的食客料理,采用自家食谱,
没有蓄意讨好的味蕾刺激,只有自然流露的淡淡温情。

槟城主打福建菜的餐馆屈指可数,如果要论古早味,南洋美食馆肯定榜上有名。
本身钟爱它的福建炒、炒茨粉和卤肉,但我喜欢的又岂止食物味道那么简单。
在这之前,每每有朋友远道而来,我总会向友人介绍这家餐馆,
但是,反应总不比道地小吃来得热烈,
或许,这是属于咱们道地的籍贯口味,
平凡得只有土生土长的人才吃出家乡味。

如今,南洋美食馆结束营业了,店家说是要退休与家人共享天伦。
南洋美食馆走入了槟岛的历史长廊,店家没说有计划重新营业。
它悄声没息地在城里消失,我量也没有多少人会察觉,
毕竟城里特色咖啡馆崛起,推陈出新,应接不暇。
至于游客,道地小吃已经来不及一一尝尽,
加上南洋美食馆没有被列入槟城美食博览,
游客又怎会注意这埋身小巷的古早味。

前阵子路经,看见“南洋美食馆”的竹帘依然挂在最远先的旧址老屋。
那日身上带着相机,便前去拍摄竹帘,引来几位观光客的好奇目光,
他们打量片刻,应该觉得我有点白目,转身便又继续探索城里更值得探索的事物。
是的,很多人应该也只觉得它是有趣的竹帘。
竹帘是被保留下来的前餐馆小招牌,店面则经过几轮翻新改装,
不再是餐馆,竹帘也只能发挥小装饰的作用,
或许这是新店主的突发奇想,故意营造出来的的新旧交融,
就如某咖啡馆依然挂着制香老店的旧匾额那样,这是槟城近来老店翻新常见的现象。

今天,我以“南洋美食馆”的停业,为《食虎号》重新执笔开篇。
我不知道“南洋美食馆”是否还会有重新营业的一天,
我也不确定这次重新经营《食虎号》会不会很快又有力不从心的那天,
毕竟,生活里本来就充满变数,许多开始与结束都是这样相互交错的。
再次写给南洋,算是我对它的一份钟情和惋惜,应该也是“南洋美食馆”的收官之作。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好在舌尖上的神经与大脑是相连的,
哪天怀念,就让记忆去拼凑在时间里消失的昔日味道,
这样叫做回味,也是给逝去的味道一个最尽善尽美的还原。

[下一篇预告:挂着制香老店旧匾额的咖啡馆,不妨猜猜]

2 comments:

SockPeng said...

欢迎你回来~

Herrick Q'more said...

多谢蓝天白云数格子上来串门,也恭喜你再次上电视节目 :-)